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

龍貓

劇情

本片是對日本鄉村生活的迷人及節奏緩慢的描繪。故事背景設定於1958年(昭和33年),一位大學教授「草壁達郎」(草壁タツオ)和他的兩個女兒「皋月、梅」(サツキ、メイ)搬進一個森林附近的一所舊房子,而教授的妻子「草壁靖子」因染上了結核病,在附近的一所醫院康復中。

搬來新家的皋月和梅,都在家中及附近發現各種奇妙的東西,如家裡藏著像是小黑球模樣的「煤炭球」(ススワタリ)。而梅某一天也在外頭發現可以將外表變不見「小龍貓」(チビトト)、為了追趕它而被引領到樹洞裡發現森林的守護者「大龍貓」(トトロ);並且在一個下雨的晚上,當皋月和梅在公車站牌邊等爸爸時,她們都遇到了用樹葉擋雨、先前梅在樹洞裡看到的大龍貓。

之後有一天梅想把一個成熟的玉米帶給住在醫院的媽媽時、不小心迷了路,當眾人都尋便不著後,皋月跑去找大龍貓幫忙。之後大龍貓召喚了「龍貓巴士」(ネコバス),在貓巴士的幫助下,梅被迅速找到了,並且接送皋月和梅穿過鄉間,到醫院探望她們的媽媽。

主要角色

草壁皋月(草壁サツキ)
故事的主角,為一名11歲就讀小學四年級的女孩。
性格堅毅有朝氣,因母親住院因素而在家中代理母職,負責打理大部分的家務。
名字的日語原名「サツキ」(Satsuki)是日語裡「皋月」(五月的別稱)的唸法。
草壁梅(草壁メイ)
皋月5歲的妹妹,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。性格活潑、善於觀察週遭有趣事物的小女生,也常因冒失的舉動讓姊姊皋月擔心
名字的日語原名「メイ」(Mei)為英語中「五月」(May)的音譯。
草壁達郎(草壁タツオ)
皋月及梅的父親,是一間大學裡的考古學教授。
平時在家中忙於撰寫論文,也常與膝下兩名女兒一同玩鬧,性格溫柔的父親。
草壁靖子(草壁靖子)
是草壁皋月及草壁梅的母親,因為生病暫時住醫院。
龍貓(トトロ)
年齡為1,302歲[2],身體呈灰綠色,為友善的森林守護者,主食為橡子。[3]
外型是3隻龍貓中最大的一隻,至少有三公尺高;一般來說龍貓指的就是最大的這一隻。
在劇中被稱呼的名稱「トトロ」(Totoro)源自草壁梅問它名字的時候,它發出了類似「TO、TO、RO(意為好睏喔——)」的聲音,於是梅認為那就是它的名字。
早期設定的名稱為「ミミンズク」。
中龍貓(中トト)
年齡為679歲,身體呈藍色,大約六十公分高。
早期設定的名稱為「ズク」。
小龍貓(チビトト)
年齡為109歲,身體呈白色,是3隻龍貓中最小隻的,大約20公分高,是可以隨時隱形的一隻龍貓。
早期設定的名稱為「ミン」。
貓巴士(ネコバス)
是龍貓的交通工具,有12隻腳,額頭上會顯示目的地,與龍貓相樣一般人看不見牠。
宮崎駿對貓巴士的解讀為:「可以將牠視為古代的一隻貓妖(化貓、化け猫),因覺得人類世界的巴士很有趣,而將自己變成那樣的形狀」。 
煤炭球(ススワタリ)
居住在無人的家中或森林、外型如栗子般的灰塵小妖怪。
為後續於吉卜力2001年動畫《神隱少女》中;再度串場的角色。
大垣勘太(大垣カンタ)
居住在草壁家附近樸實的男孩。對於草壁皋月容易在內心感到害躁,故常在她面前做出一些較不坦率的行為。
勘太的奶奶(カンタのおばあちゃん)
在草壁一家搬來鄉下時給予協助的老婦,相當照顧草壁姊妹。
小滿(ミチコ)
皋月班上的同學。

製作
製作契機

在1986年的《天空之城》上映結束後,當時為Animage動畫雜誌的編輯長鈴木敏夫打算將宮崎駿已構思多年的《龍貓》內容製成企劃書,請德間書店的企劃高層同意將此案製成動畫上映,不過當時被高層以「故事裡的背景昭和時代,對於一般日本人來說只是充滿貧乏生活的回憶」的理由回絕。

後續因得知新潮社有意推行動畫,鈴木敏夫便想到可以請高畑勳將野坂昭如的小說《螢火蟲之墓》(火垂るの墓)改編成動畫、並與《龍貓》兩片一同上映的點子,但鈴木敏夫的「兩片一同上映」的提案噱頭;被德間高層專務以「先前提的《龍貓》裡頭已經有妖怪了、現在又來一個裡頭有『墓』的東西」的理由痛斥,[7]隨後鈴木敏夫親見新潮社社長佐籐亮一,讓新潮社正式接手出資將《螢火蟲之墓》改編成動畫、並透過德間書店社長德間康快向佐籐亮一協調後,讓《龍貓》與《螢火蟲之墓》成為由同一家動畫工作室製作但經由兩家不同出版社發行的作品。


場景

片中的場景為宮崎駿將小時生活周遭的神田川流域景象模樣、當時日本動畫公司所在點多摩市的聖蹟櫻丘附近的景色、以及所澤市一帶景點所融合出的場景。 [9]劇中關於大自然鄉村草木的描繪;則由當時初到吉卜力工作室就職的男鹿和雄擔任,而男鹿和雄所描繪出的成品事後得到宮崎駿的驚嘆,[10]當時在執導《螢火蟲之墓》的高畑勳在觀賞《龍貓》的試映會後;也對男鹿和雄描繪自然景色的技巧深感認同。

開頭曲

片頭開頭曲《散步》(さんぽ)的歌詞內容;為宮崎駿委託以《不不幼稚園》(いやいやえん)一書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中川李枝子所創作,而宮崎駿對此曲的要求為「希望能像童話般令人感到親切,並且可讓小孩們立刻記得住、朗朗上口的歌謠」